陈德霖的人物经历
政府在2009年7月17日下午五时,由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布,原特首办主任陈德霖将接替任志刚,10月1日出任金管局总裁一职,年薪600万港元,比任志刚低百分之三十二。
在1873年,年仅12岁的陈德霖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加入了恭王府的全福班,以艺名陈金翠学习昆旦。不久后,全福班解散,陈德霖转投四箴堂(即三庆班)的科班,改名陈德霖,专注于刀马旦的学习,并向朱莲芬进一步研习昆曲。
年12岁时,入恭王府全福班学昆旦,艺名陈金翠。不久,全福班解散,陈德霖又入四箴堂(即三庆班)科班,改艺名陈德霖。学习刀马旦,又从朱莲芬学习昆曲。1880年19岁时,出科,又从田宝琳学京剧青衣,同时搭三庆班演出。光绪十三年(1887)三庆班解散。独立组织承平班后易名福寿班。
他的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源于幼年习昆旦和京剧武旦的经历,使得他的身段和武艺都十分精湛。在表演中,陈德霖注重角色塑造,每一步都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精心安排,使得青衣行当的演唱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被誉为“青衣泰斗”。
京剧旦角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陈德霖主要弟子
陈德霖热心教育事业,一生收徒甚众,桃李满天下,所以也有老夫子的称号。王瑶卿、梅兰芳、王蕙芳、王琴侬、姚玉芙、姜妙香并称为六大弟子。此外还有门婿余叔岩也得到他很多教益。尚小云、韩世昌、黄桂秋等都曾得其亲传,荀慧生、欧阳予倩等亦多向陈请益。传人中,梅兰芳、尚小云、韩世昌(昆旦)等均自成一家。
黄桂秋是陈德霖的弟子中拜师较晚的一位,他在南方崭露头角,嗓音甜美宽柔,他的演唱风格在保留陈派唱腔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湖广韵的运用,吐字清晰,而在力度控制上则尽量轻柔。他的特色鲜明,被人们誉为“黄派”。遗憾的是,纯正的陈派唱法如今已经鲜有流传,仅存的部分珍贵唱片记录了那段历史的声音。
京剧陈派创始人是陈德霖,弟子甚众,著名者有梅兰芳、王瑶卿、王蕙芳、王琴侬、姚玉英、姜妙香,并称为六大弟子,另外尚有尚小云、韩世昌、黄桂秋等均得其真传。由于许多名角均向他学艺,陈派流传大体可分为几个分支:王(瑶卿)派、梅(兰芳)派、尚(小云)派、黄(桂秋)派。
王蕙芳,清廷供奉陈德霖的入室弟子,本来是一位天赋出众的旦角人才,早在梅兰芳成名之前即已蜚声于京津剧坛,后来梅兰芳崛起,京津戏迷称他们是兰蕙齐芳,技艺不分高下。王蕙芳尤其深得辫帅张勋赏识,多次把他请到天津,在张家私宅戏楼里唱戏。
主要弟子陈德霖热心教育事业,一生收徒甚众,桃李满天下,所以也有老夫子的称号。王瑶卿、梅兰芳、王蕙芳、王琴侬、姚玉芙、姜妙香并称为六大弟子。此外还有门婿余叔岩也得到他很多教益。尚小云、韩世昌、黄桂秋等都曾得其亲传,荀慧生、欧阳予倩等亦多向陈请益。传人中,梅兰芳、尚小云、韩世昌(昆旦)等均自成一家。
主要弟子 弟子有陈德霖等。代表剧目 会戏很多。擅演《思凡》、《琴挑》、《寻梦》、《寄扇》、《相梁刺梁》、《金山寺》、《三怕》、《盘秋》、《双拜月》、《双沙河》、《贪欢报》、《虹霓关》、《小放牛》、《挑帘裁衣》等戏,声容并茂。尤以《挑帘裁衣》一剧,泼辣灵活,堪称绝技。
陈德霖活动年表
陈德霖的活动年表记录了他从1879年至1930年间在戏曲舞台上的重要活动。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1879年农历七月十八日至十九日,三庆班在胡同仁和王文恰公的宅堂举行堂会,演出剧目包括程长庚的《伏虎》和《文昭关》等。1890年7月11日,谭鑫培、陈德霖、孙秀华和罗寿山一同被选入升平署任职。
刘子刘宗杨、刘宗年,姜妙香之子姜少香,陈德霖之子陈少霖,王蕙芳之子王少芳,及杨宝森、钱紫云、吴碧云、钱少卿、冯宇兰均在小荣华演唱,成绩甚佳。1933年5月,农历癸酉年:程砚秋二次重组鸣和社程砚秋第二次重组鸣和社,盖因1932年1月1日砚秋赴欧洲考察戏曲音乐,旅欧游学逾一年又六个月,返北平后即着手重组。
年7月11日,光绪十六年(庚寅)五月廿五日:谭鑫培、陈德霖、孙秀华、罗寿山入选升平署当差谭鑫培、陈德霖、孙秀华、罗寿山四人,同时以民籍学生的身份入选升平署当差。1904年4月23日,光绪三十年(甲辰)三月十一日:王瑶卿进宫供奉王瑶卿经陈德霖、余玉琴介绍,进宫补去世的时小福之差,当了供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