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译文
出自——《左传·哀公元年》原文——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士芥,是其祸也。解释——臣听说,国家的兴起,看待百姓如同对待受伤者一样,加以抚慰,这就是它的福德;它的灭亡,把百姓视作粪土草芥,这就是它的灾祸。《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要使国家兴盛,就要把百姓当作婴儿一样照顾,(即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老百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意思是下臣听说,国家的兴起,看待百姓如同受伤者而不加惊动,这就是它的福德。国家的灭亡,把百姓作为粪土草芥,这就是它的祸殃。
我听说,国家兴旺强盛了,国君就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这是国君的福气。国家衰败,把民众视为草芥,这是国君的不幸。
《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怎么解释
1、意思是:礼法,是国家的主体部分;敬畏,是礼的承载物。可理解为:礼法制度是国家最重要的制度,而公民对礼法制度怀有敬慎之心,礼法才能得以施行。字词解释:礼: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略同于法治社会的“法”。干:躯干,主体。敬:敬畏、慎行、遵从。舆:车箱。
2、干在这里的意思是:(国家的)躯干,主体。《左传·僖公十一年》中写道:“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意思是说,礼是国家的主干,而恭敬则是装载礼的车子,不恭敬,礼就不能实施,礼不能实施,国家就会混乱,就不能长治久安。
3、桑说:「晋夷吾不得民心,而我们秦国还愿意援助他们,这会让晋国人民更对自己的君主 不满,我们再趁著晋国民心不稳的时机进攻,一定能够胜利的。」百里奚也说:「天灾这 种事,每个国家都会轮流发生,拯救受灾户,援助邻国,是替天行道,一定会得到祝福的 。
国之四维的意思
1、释义:意思是指治国的纲纪准则。读音:guó zhī sì wéi。出处原文:《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2、国之四维是指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这个成语出自《管子·牧民》,其中提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管仲把礼、义、廉、耻视为国家的四维。 礼代表的是社会秩序和规范,确保人们的行为不超出适当的范围。
3、这句话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说的。翻译: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四维”说出自《管子》一书。《管子·牧民·四维》称:“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国颂》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国之大者是什么
国之大者它是指国家面临的大局、所处的大势、发生的大事。国之大者拼音:guózhīdàzhě。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国”来自“或”,始见于商代,古字形由表示武器的“戈”与表示疆界的“囗(wéi)”组成,会武器保卫邑外四方之义。
国之大者这个词语意味着国家的栋梁之才,指的是那些有才华、有潜力的人。 大在这里指的是大器,意味着那些有才华、有前途的人。 这个词语类似于栋梁之器,栋梁是房屋的主要支撑结构,比喻能承担国家重任的人才。 栋梁之器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指能够成为国家重任的人才。
从战略全局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当今时代大格局。(2)从国家利益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从讲政治高度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3)从坚持人民立场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国之大者”是指国家的最大之物,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最重要之事。国之大者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和军事。
国之大者的意思:(1)从权力结构看,党中央是“国之大者”,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是“国之大者”。(2)从党国利益看,政治是“国之大者”。(3)从政治角度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是“国之大者”。(4)从历史角度看,中华民族长盛不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国之大者”。
“国之有病”的出处是哪里
1、“国之有病”出自宋代邵雍的《有病吟》。“国之有病”全诗 《有病吟》宋代 邵雍 身之有病,当求药医。药之非良,其身必亏。国之有病,当求人医。人之非良,其国必危。事之未急,当速改为。事之既急,虽悔难追。
2、“始知国病在膏肓”出自宋代吴芾的《哭元帅宗公泽》。“始知国病在膏肓”全诗《哭元帅宗公泽》宋代 吴芾呜呼哀哉元帅公,百世一人不易逢。堂堂天下想风采,心如铁石气如虹。正色立朝不顾死,半生常在谪籍中。真金百链愈不变,流水万折归必东。落落奇才世莫识,欲知功草须疾风。
3、“当今国病入骨髓”出自宋代郭印的《送李去病赴召》。“当今国病入骨髓”全诗《送李去病赴召》宋代 郭印五岳四渎今异方,东西南北衣冠乡。巽维久挽六龙驾,江浙人物无遁藏。参井之区最遐僻,步武难依日月光。吾皇侧席伫贤俊,紫泥屡下勤搜扬。蜀士肯来天颜喜,一一引对罗周行。
4、出处:《资治通鉴·晋纪》译文:吴主采用诸将的策略,多次侵犯掠夺晋国边境。陆抗上疏说:“从前夏朝多行罪恶而商汤用兵,商纣王邪恶残暴而周武王举起讨伐大斧。假如不到时机,即使至圣之人,也应当积蓄威势而自保,不可以轻举妄动。
5、翻译: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理疾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九》,《资治通鉴》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原文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6、出处: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典故:“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
“国之不国”是什么意思?
1、第一个“国”是名词,意思是“国家”;第二个“国”是动词,意思是“像个国家,是个国家”。在名词和动词之间的“之”,起到取消主谓独立性的目的,使这个短语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不知道这个短语的语境,暂且翻译为“国家不能像个国家”。现在一般说“国将不国”,这就是个小句子了。
2、国将不国。第一个国是名词,意思为国家;第二个国是动词,意思为成为国家或像个国家,这个词用来形容国家局势动荡,秩序混乱。鲁迅 《友邦惊诧论》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鲁迅 《我之节烈观》:“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一类话,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
3、这句话的出处是著名东北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所说过的话,而他的原话是:国即不国,家何能存!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很清楚,这就是说如果国家都保不住了,那自己的家又哪里能存活呢?这句话虽然没有蕴含多么深得含义,但是它所包含的感情却是十分深厚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