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观点
1、如果美国政府的征税强度与中国的相同,美国的赤字将降低到2%至3%的水平,与中国的水平相同。在2012年4月1日至3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陈志武教授在“亚洲人口形势与老龄化对策”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应尽快结束独生子女政策。他认为,中国总是倾向于渐进式改革,建议至少首先允许每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2、以往观点聚焦吏治、战争和资源浪费、贪污,忽视了财政操作的重要性。陈志武指出,财政赤字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债对经济具有关键作用。家庭、政府资源配置需遵循规律,现代化观念不可或缺。正确操作财政资源,利用债务发展,是明智选择。现代市场经济下,获得财政资源主要通过税收和国债。
3、何力资深媒体人认为,陈志武的洞察力聚焦于财富增长的制度层面,他强调个人机遇与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桥梁是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这为我们揭示了财富增长的深层逻辑。
4、尽管金融交易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它通过将未来的收入提前变现,实现了资金的流动和价值的增值。陈志武教授的观点指出,金融交易的活跃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区域或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经济的繁荣程度和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5、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陈志武的观点指出,国有制、严格的政府管控以及缺乏有效制约的行政权力,正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关键因素。[1]尽管经济改革带来了积极变化,但其深层次的问题仍需我们重视。行政权力的滥用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必须寻求更为平衡和公正的权力配置。
怎么理解和看待陈志武先生的《治国的金融之道》
1、本文探讨陈志武先生《治国的金融之道》中的观点,提出财政运用对朝代更替的影响。以往观点聚焦吏治、战争和资源浪费、贪污,忽视了财政操作的重要性。陈志武指出,财政赤字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债对经济具有关键作用。家庭、政府资源配置需遵循规律,现代化观念不可或缺。
2、不是经济学家老是重复他们的观点,是因为他们抓住最根本的地方,矛盾的源头。为了方便别人了解,所以围绕根本点来解释。因为在他们看来问题就出在那些地方,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对待同个问题一天换个观点,那他什么观点都没有。还有,你觉得经济学家罗里啰嗦。他们才不想罗里啰嗦。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作者简介
陈志武的著作涵盖了《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金融的逻辑》、《24堂财富课》,《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等,其中,《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在2000年获得了年度财经图书大奖,并被多家媒体推荐为当年最值得珍藏的财经图书。
精到地分析并回答了一系列关于“财富”的问题,比如财富如何产生,为什么20世纪突现财富增长大爆发,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富有,农业财富如何增长,他国的财富增长经验……令人豁然开朗。特别指出财富创造力的关键:制度。作者简介 陈志武,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以及股票定价等,每一项都是他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贡献。尽管他以勤奋著称,但他的成就并非仅仅源于勤劳,而是源于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金融创新之所以对个人消费者很关键,是因为这些创新可以帮助解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调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同时,产权保护和其他制度机制为创业者以及财富拥有者提供了正面的激励,为进一步投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预期。足够的金融证券品种帮助社会大众规避风险、调配不同时候的收入。
在学术研究的象牙塔之外,陈教授于1998年创办了ValuEngine公司,还在2001年与人合伙创办了Zebra对冲基金公司。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成为当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财经读物之一。
陈志武经历
陈志武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晋升为金融学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金融学教授,并返回耶鲁担任终身教职。陈志武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主流学报上,他在金融经济学领域内享有国际声誉。
陈志武最初对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趣,是受到崔之元的影响。1986年,陈志武被国防科大留校任教。80年代中期,出国留学的一股风也刮到了这个角落。陈志武开始尝试申请美国的一些大学,他给耶鲁大学一位老教授写信,询问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可能性。
-1980年出生的为第四代,如李稻葵、魏尚进、陈志武、桑百川、姚洋和程恩富等。他们有系统的经济学知识,或者在国内接受经济学教育,或者在国外深造引入国外的经济学理念。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已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主要贡献:陈平不等式:2000人民币3000美元 生平经历:我受华罗庚感召,于1962年进入北京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学习,深受前辈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临照的影响,不仅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有浓厚兴趣,也反复思考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原因。
这本书集结了众多当代杰出人物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陈志武,以其独特视角揭示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深层逻辑;商人黄亚生,认为中国正经历一场非传统意义上的危机,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现象的反映。独立的知识分子袁伟时强调,爱国之心无可非议,但关键在于理性判断何为国家利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