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凝晖院士:数据件——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抽象之一
1、在2024年1月举行的“第二届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高端峰会”上,孙凝晖院士就“数据件——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抽象之一”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他强调,数据要素市场需要新的基本抽象来支撑其发展,提出了“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
2、孙凝晖院士强调,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并未落后,特别是在东数西算工程和人工智能0等领域,中国与美国保持并跑态势。中国的目标是实现数据基础设施的全面基础设施化,包括通用底座大模型、领域专用模型和场景定制模型,以低成本和低门槛赋能各行各业。
3、孙凝晖深刻洞察科技发展的起伏,指出当前科学正处于“停滞期”,底层原理创新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耐心的追求。他举例华为,表明尽管经济快速发展,但基础科学研究的进程更为稳健。在人工智能与超算领域,算力瓶颈正考验着创新的可能,巨大的计算量差距呼唤底层原理的突破。
孙凝晖学术成果
1、孙凝晖的学术荣誉丰富,曾多次获得表彰。1992年和1999年,他荣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4年至1997年,他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1997年的贡献让他在科技进步奖中排名第五。1999年,他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荣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
2、作为项目负责人,孙凝晖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作为负责人参加了曙光2000、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及曙光系列可扩展服务器等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工作,主持完成曙光4000L、863计划重大项目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
3、孙凝晖在学术领域拥有丰富的兼职经验,他的职位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这表明他在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4、孙凝晖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曾参与并领导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提出了一系列体系结构和系统设计方法、并行算法和应用优化方法。他获得过国家和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包括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2002002006年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孙凝晖个人简历
孙凝晖,男,汉族,出生于1968年,原籍安徽寿县,1968年在安徽繁昌的繁昌一中以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他在学术道路上步步高升,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他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并获得了学士学位。随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继续深造,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他获得了硕士学位。
中国最早意识到个人计算机发展趋势而率先转向研究“微机”,并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带头人有倪光南、韩承德等。 国内高性能计算机,有慈云桂、卢锡城、周兴铭、杨学军领导的银河系列;张效祥、金怡濂、陈左宁领导的神州系列;李国杰、孙凝晖领导的曙光系列;祝明发领导的联想深腾系列;以及周兴铭领导的银河-2数字仿真巨型机等。
孙凝晖主要工作
孙凝晖的主要工作涵盖了多个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项目的研发。在“曙光一号”共享内存多处理机系统中,他负责了系统的性能评价和测试。
孙凝晖在计算所的生涯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智能中心研发部副主任、主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系统结构研究部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所副总工程师(兼),所长助理(兼)等。从2009年7月起,他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常务副所长,2011年7月起成为所长。
孙凝晖在研究领域中专注于多个关键领域,其中包括并行处理体系结构。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设计可扩展的并行处理系统,如参与了曙光1000、曙光2000和曙光3000系统的整体设计,致力于构建高效、可扩展的计算架构。在分布式操作系统研究方面,孙凝晖深入探讨了分布式系统中操作系统的问题,以及底层通信协议的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