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道-五音与五脏
1、《灵枢·邪客》一书中,宫、商、角、徵、羽这五种独特的音律,分别与脾、肺、肝、心、肾这五脏形成了神秘的对应关系,每一音符都蕴含着各自独特的特性与功能。五音不仅与五行学说相呼应,更被用来解读世间万物的变化与音乐的和谐之道。在中医的诊疗体系中,五音闻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五音疗法通过音乐调整身心健康,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黄帝内经》和《左传》中的理论证实了音乐的疗疾作用,古代贵族宫廷的音乐配置不仅仅是娱乐,更用于舒缓精神、滋养身心。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联系,能够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对身体有调治能力。
3、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征、羽。五声,指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与五脏相关。如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
上医之道——从心而治,以食为药
郝建新教授和程兴国老先生等人,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理念,他们提倡药膳食疗养生,强调身心平衡,认为治病不仅要针对病症,更要关注患者的精神世界,即神药两医。在这个理念下,医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以从心而治,以食为药作为上医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对生命全面而深刻的关怀。
清风无恙(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传承实践《黄帝内经》的记载:上医之道,从心而治,以食为药。
他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于是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则包括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及虎狼毒虫、金疮折、疰忤附着、畏压溺之类有背常理,实际上属于致病外因的范围。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甚无燃烛行房。——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悟为医之道
医之道,在于心,见于行,信乎天地。以医之心证天地之心,以医之行证天地之行,以医之信证天地之信。悬壶济世,普济苍生。医者易也;易,周易也,易为阴阳,为道之源,通易理,和术数,参阴阳,夺天地之变化。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易同理,理为大道,医易同源,源于变化。
自古以来,医乃仁术,医者仁心的医道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医学文化之中。这一信念不仅揭示了医术的本质,也为我们理解现代医学、塑造理想医德提供了无尽的启示。首先,“仁”是医术的核心,它强调医者需怀有一颗博爱之心,无论面对何种病患,都应以仁爱为本。
大医精诚的千古佳句如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廉洁行医始能一身正气,为民服务堪称人间天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