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术”指的是什么?
1、所谓“六术”,即指将领应掌握的六项有关治军和作战的原则:“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有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这三项原则是就治军而言的。
2、“六术”涉及的是将领在治军和作战中应掌握的原则。 治军方面的原则包括:制定号令政策,需严明以树立威信; 奖惩刑罚,必须有信用; 管理军用物资,要周到且牢固。
3、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
4、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5、六德常出现在儒家典籍中,一般指“智、信、圣、仁、义、忠 六行是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行为标准,即:孝、友、睦、姻、任、恤。其引申出多种类象系统,广泛地存在于普通系统论的各个方面。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6、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乐即音乐;射即射箭技术;御即驾驶马车的技术;书即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什么是古法中医六术
中医六术,是古人在缺乏现代医药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探索出的治疗方法。这六种术法包括砭、针、灸、罐、按跷和导引。它们各自独特,且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应用。 砭法:利用砭石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早期人类在没有针药时的治疗手段。这种方法至今仍有应用,如现代的刮痧技术,以及足疗中使用的砭石工具。
中医六艺是中医学中的传统技艺,包括砭、针、灸、药、导引和按跷。 砭术,即古代用石针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的前身。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现今保留了一些石疗和刮痧术。
砭biān,释义: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 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砭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的前身。作为一种独立的医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由于材料有限,现今只保留砭术分支的一些石疗及刮痧术。
砭术本为古法中医六术之首,东汉以后随着权贵层的不重视,针术的发展代替以及砭石工具发展的落寞而逐渐边缘化,局限在民间只有养生保健之用。 执砭过程是点线面的结合,徐而和的刮拭,动则生热升阳,故砭可集针、灸、按跷三法于一体。
砭术:砭术是利用砭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医术。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砭术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由于材料限制,现今只保留了砭术分支的一些石疗及刮痧术。基本方法包括感、压、滚、擦、点、刺、划、叩、刮、扭、旋、振、弹拔、温、凉、闻、挝法(砭术十六法)。
六术的作者介绍
1、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2、指军事上的六项原则。《荀子·议兵》:“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必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
3、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4、周树1913年11月17日作《〈嵇康集〉跋》,收入《鲁迅全集》1938年6月版第9卷。 鲁迅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月刊第4卷5号。 唐俟1918年作新诗《梦》。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4卷5号。收入《集外集》。
六术的原文
1、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六理无不生也,已生而六理存乎所生之内,是以阴阳天地人,尽以六理为内度,内度成业,故谓之六法。六法藏内,变流而外遂,外遂六术,故谓之六行。是以阴阳各有六月之节,而天地有六合之事,人有仁义礼智信之行。
2、指军事上的六项原则。《荀子·议兵》:“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必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
3、原文为:管仲既任政相齐①,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②。故其称曰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④。四维不张⑤,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⑥,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⑦。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⑧。①相:出任国相。
4、指父子、亲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