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州提出移河于卫,田弘正对此什么态度
根据历史记载,田弘正并没有对滑州提出移河于卫的计划采取任何态度或行动。滑州移河于卫的计划是在唐末五代时期由后晋朝廷提出的,旨在解决黄河水患问题。当时,黄河在滑州附近的河道经常发生淤塞,导致洪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灾难。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论语宪问》原文: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译文:孔子居留卫国时,有次在击磬作乐,一个背草包的人从门前过,正好听见了清亮的磬声。
子击磬於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渼t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用玉或石制成。荷蒉(kuì):担着草筐。荷,担,挑。蒉,盛土的草筐。鄙:见识短浅。硁硁(kēng):击磬的声音。这里含有褊狭固执的意思。斯己而已矣:“己”之前省略了一个“知”字。深则厉,浅则揭:这两句诗选自《诗经卫风匏有苦叶》。
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
译文:从前仲叔于奚对卫国有功劳,而于奚却谢绝了奖赏他的城池,请求在他的车上挂上“繁缨”(。孔子认为不如多给他些城池,只有车服仪制和爵号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原文: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解释: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摘自《左传·成公·成公二年》,出自《鞌之战》这一篇目。原文如下: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 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 *** 无所措手足。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保故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