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左庶长和大良造到底的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
1、大良造是秦孝公时期的一个高级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其地位和职责也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加军委主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鞅变法后,左庶长和大良造的实际权力有所减弱,他们的职位逐渐变成了军功爵制中的一部分,失去了原有的行政和军事领导职能。
2、大良造,为大上造之良者。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加军委主席。二者分别为不同时期的军政最高职位。但商鞅变法后,这二者均职权虚化,仅仅成为二十等军功爵制之一,左庶长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位,大良造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
3、左庶长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官职,尤其在春秋时期,担任此职者通常具备极高的军政权力。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负责军事指挥和国家防卫事务。 大良造在秦孝公时期被设立为国内最高的行政官职,掌握军政大权。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良造的职位逐渐转变为一种荣誉性的军功爵位。
4、这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的职位,即代表爵位,又代表官职,其中大庶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一职,专门辅助国君治理国家;右庶长相当于王族大臣里面的最高行政长官;左庶长相当于非王族大臣里面的最高行政长官;驷车庶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专门负责管理王族各种事务)。
5、秦国左庶长和大良造是秦朝时期的官职。左庶长是秦国沿用了几百年的官名,是最有实权的大臣职务。左庶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是军政首席大臣,非嬴氏公族不得担任。大良造是秦国国内最高军政长官,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为爵名。大良造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分别叫什么?都如何排序?
左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更是指更卒,轮流服役的士卒,左更与中更、右更均以更卒之将为爵位名。第十二级左更的岁俸是600石。第十三级:中更 中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级,其爵位处于左右庶长和大少上造之间,商鞅改革前是职爵一体,是九卿中第二,地位显耀。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公士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 2上造 3簪袅 4不更 5大夫 6官大夫 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10左庶长 11右庶长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上造 16大上造 17驷车 18大庶长 19关内候 20彻候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商鞅设立的。
秦朝军队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分别是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秦国军功分二十等爵。前八级为民爵,斩敌首一枚,爵一级田一倾,不世袭,普通士兵都可得。
汉朝的侯爵分几个等级?哪些能世袭哪些不能世袭?
汉朝的侯爵分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此二十等爵皆可世袭。
一般爵位分为:王爵 郡王 嗣王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2)侯爵:侯的封地按照大小,有郡侯、县侯、乡侯、亭侯和无封地的关内侯(彻侯)。汉的侯爵绝大部分是地名。(3)汉朝,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
汉朝的侯分两个档次:关内侯和列侯,关内侯的级别低于列侯。列侯 从名义上来说,列侯等同两周的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亦即诸侯,不过此列侯所谓之诸侯虽有固定分封的土地食邑,却没有在分封给他的土地上行使政经军的权利,他实质上是封地地主而不是封地君主。
严格意义上的世袭贵族体系在战国以后就已经消失,秦汉以后的历代大一统王朝能够世袭的只有以下这些人:首先是皇室成员,主要是皇帝本人的兄弟,他们能通常能够获得郡王、亲王等封号。其次,开国元勋也就是勋臣们,他们一般会有公爵、侯爵、伯爵等封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