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地点’‘远地点’
1、近地点与远地点是行星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原因解释: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动,当它离开太阳的距离最近时,称为近地点;当它离开太阳最远时,则称为远地点。这是由于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不断在改变行星的速度和轨迹,导致在不同位置上运动速度和轨迹不同。
2、近地点(Perigee)指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天文学上近地点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距地球最近的一点。远地点,是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远的一点。远地点与地球表面的距离称为远地点高度。月球的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近地点运动周期85年。
3、近日点和远日点指的是地球公转的椭圆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和最远的点。 近地点和远地点指的是卫星公转的椭圆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和最远的点。
4、很简单,因为多数天体都是按照椭圆轨道公转的,引力源位于这个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在轨道上有一个点距离引力源最近,所以这个就是“近?点”,而有另一个点离引力源最远,那就是“远?点”。如果引力源是太阳,那么就是“近日点”和“远日点”,如果引力源是地球,那么就是“近地点”和“远地点”。
通常航天器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在几千米以上
1、通常航天器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在500千米以上。近地点指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天文学上近地点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距地球最近的一点,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近地点与地球表面的距离称为近地点高度。
2、近地点: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近地点与地球表面的距离称为近地点高度。为避免航天器过早陨落,轨道近地点高度通常超过180千米。航天器在近地点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3、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 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
4、在近地轨道为2000公里以下圆形轨道。在极轨道是通过地球两极,高度约1000公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近地点在1000公里以下,远地点为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6000公里的椭圆轨道。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
5、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
近地点和远地点原理
是描述行星或月球系统轨道运动的基本原理。它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推导而来的。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或月球在其椭圆轨道的轨道面心向太阳或地球的连线在同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由此得出结论,行星或月球在轨道上运动速度不断变化。
根据天文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卫星在绕主星运行时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位置中的一个。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横轴画一条直线,其与卫星轨道产生两个交点,其中距离地球最近的称为近地点,距离地球最远的称为远地点。通常在远地点时,卫星运行的角速度最慢。
什么叫历法?简单说来,就是人们为了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立的长时间的纪时系统。具体说,就是年月日时的安排。时间的计量单位也和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一样,是人为规定的。
这是卫星变轨的原理,大圆的上的速率,加速度等都会和远地点相同(可以认为大圆的半径和远地点的半径相同),而远地点和近地点相比半径比较大,所以符合半径越小,速度越大的这条定则。
当卫星从椭圆轨道变轨到圆轨道时,其机械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理解轨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 在椭圆轨道上,卫星在近地点获得足够的速度以克服引力,而在远地点速度减慢,引力将其拉回。 当卫星在椭圆轨道的远日点获得额外的能量,这可能来自推进器或其他外部能量源,它将开始离心运动。
近地点的解释
近地点的解释[perigee] 绕地天体或人造天体 轨道 离地球最近的一点 详细解释 月球或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离地球最近的点。 词语分解 近的解释 近 ì 距离短,与“远” 相对 :接近。附近。 靠近 。近路。近景。舍近求远。近在眉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水楼台。
近地点(Perigee)指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天文学上近地点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距地球最近的一点。远地点,是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远的一点。远地点与地球表面的距离称为远地点高度。月球的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近地点运动周期85年。
近地点与远地点是行星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原因解释: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动,当它离开太阳的距离最近时,称为近地点;当它离开太阳最远时,则称为远地点。这是由于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不断在改变行星的速度和轨迹,导致在不同位置上运动速度和轨迹不同。
这个词汇最早在1979年由美国占星学家提出,用来描述当满月或新月时月亮处于接近地球的位置,即所谓的近地点,这种情况下的月亮看起来会比平时更大。秦天解释称,尽管这次观测的月亮被称为“超级月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月亮看起来最大的时刻。
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有两种情况:过度轨道,有低轨道向高轨道转移就是你说的那样;入轨轨道,由于发射场的地理位置、运载火箭的性能等各方面因素,卫星发射时的入轨轨道都是椭圆。
近地点的定义
近地点: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近地点与地球表面的距离称为近地点高度。为避免航天器过早陨落,轨道近地点高度通常超过180千米。航天器在近地点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这个轨道的参数和定义如下:轨道长半径:地球椭圆轨道长半轴的长度,通常用AU(天文单位)或km表示。偏心率:地球轨道椭圆度的参数,表示地球轨道离圆形的程度,取值范围为0到1之间。轨道倾角:地球轨道平面与太阳赤道面的夹角,以度数或弧度表示。
近地点幅角:定义与意义 近地点幅角是指升交点沿轨道与近地点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360°。它决定了轨道平面内椭圆轨道的朝向,即卫星轨道在地球赤道面内的相对位置。
一) 卫星轨道参数与轨道类型 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具有特定的形状和位置,由六个基本轨道参数定义,包括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角距ω、轨道倾角i、轨道长半轴a、轨道偏心率e和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此外,还有其他参数如卫星速度、运行周期、高度和重复周期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卫星轨道参数。
卫星绕地为什么要有近地点和远地点
动能和位置调整:通过设计椭圆轨道,近地点可以使卫星在这一点的速度较快,从而提供充足的动能,便于卫星进行所需的任务。远地点则提供了一个相对较慢的速度。在远地点附近,卫星可以更容易地进行位置和速度调整,以保持轨道稳定和满足任务需求。
因为卫星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有近地点和远地点。是根据离地球最近和最远来命名的。2是离心力大小的原因。一般是说与向心力的大小有关。
不是,卫星极少有圆周运动的。因为只有在卫星入轨时的速度恰好为环绕速度时,才能进入圆轨道。当速度大于环绕速度时,会进入以入轨点为近地点的椭圆轨道,当速度小于环绕速度时,会进入以入轨点为远地点的椭圆轨道。如果入轨速度方向不为水平,则卫星仍然会进入椭圆轨道,而入轨点既不是远地点也不是近地点。
发表评论